您现在的位置:成功创业网 - 管理心理学 - 陈学南:职场“刺头”专治管理顽症

陈学南:职场“刺头”专治管理顽症

     从一家著名外企辞职时,他说了一句很耸人听闻的话:“我不想像狗一样做人。”陈学南看透了自己的缺点:个性太冲,把领导“得罪完了”,打工生涯将永无出头之日,越有想法反而越被人踩。
    
     为了寻找“自由意志”,他在35岁“高龄”赴美国攻读mba,陈学南称之为“镀铜之旅”。回国后,他投身管理咨询业,终于找到“做人”的真味:和身家10个亿的老板拍桌子吵架,拂袖而去,而老板却追到楼梯口把他拉回来。
    
     在陈学南看来,这个社会不缺“完人”,而需要棱角分明的人。“人不必刻意回避缺点,选对创业方向,它可能会是优势。”
    
     饱学之士不惧职场风云
    
     12岁那年,陈学南随父亲来到武汉定居。后来,他考上了军校。
    
     1989年转业后,陈学南被分配到粮食系统。本来表现不错,但新经理上任,将原班干将全部清洗掉。陈学南被一脚“踢”到石乔口油批,当起了“卖油郎”。站在油腻腻的柜台后,日复一日,竟熟能生巧。现在回想当年的“沦落”,他不禁哑然失笑。
    
     早在上军校时,学内燃机专业的陈学南就很喜欢看闲书,哲学、经济学书籍,皆入眼底,连当时新奇生涩的期货类书籍,他也看得津津有味。
    
     1993年,一期货公司招聘,面试完后,陈学南榜上无名。他找到招聘人员“问罪”,考官说:“小伙子挺自信,给我的印象不错啊。”一查,原来名字搞错了。
    
     二十七八岁了,陈学南还没有谈过朋友。大学本科,一表人才,但多次相亲,竟连裁缝、营业员都瞧他不上,“这个人太呆。”陈学南承认,那时自己经常被打击,自信全无。
    
     在期货公司选到心仪的职业,陈学南意气风发。心理学、哲学的修养,在分析期货行情时都用上了。
    
     “读书的积累,真的很关键。”小试牛刀的陈学南,即便是在年底国家整顿期货市场时失业在家,仍然自信满满。
    
     两进两出知名外企
    
     赋闲半年的陈学南,看中了可口可乐公司。对方并不招人,他就直接闯进其武汉公司,找到一个部门负责人,声称“你们哪个位置最低我做哪个”。于是他就成了业务员,负责从江汉二桥到东西湖区段,这区段当时下岗职工多,购买力很低。当时汽水只卖两毛五一瓶,而一瓶可乐是它的七倍,销量非常差。
    
     但陈学南是个能拼命的人,为让小酒家进一箱货,他软磨硬泡七八次。有一次,经理骑摩托车,他骑自行车,两人一起跑市场,顶着烈日,经理累得受不了半路折回,而他依然精力充沛。陈学南能吃苦的事在公司传为佳话,上面查到他的英文不错,一纸调令调他到了采购部。
    
     凭着勤奋好学,陈学南成为优秀的采购。绝对不吃回扣,让供应商对他很尊重。通过资料查询,他发现美国某产品的中国独家代理商存在“暴利”,对方很怕被甩,保证提供最快的速度和最优价格。他能一天就把采购款付出去,而经理有时却需一个月。窍门在于,他将采购物品都研究透了,甚至熟悉到可指导生产部门的程度,这样生产部门对付款限度自然一路绿灯。
    
     工作太轻松,不安分的陈学南在公司机关成立英语俱乐部。有一天,老总四处找秘书不见人影,最后发现竟在陈学南办公室学英语,十分光火,俱乐部由此被喊停。同时,陈学南过于张扬的个性,也被一些人看不惯。他甚至和人吵架,被称“刺头”。
    
     前景被“封顶”,陈学南受邀出任一家润滑油企业老总,以期人生进阶。眼见生意由亏转赢,不知何故,美籍华人老板却人间蒸发,陈学南只好重回武汉。
    
     当初在采购任上,陈学南痛感化工采购方面没有好的供应商,搀假现象频发,供货速度也慢。1996年4月,他注册了一家化工公司。4个月后,虽然拿下可口可乐、康师傅、百威等大客户,但假货冲低了行业价格,他很快亏损两万多元。
    
     之后,受百威公司邀请,他又重操旧业。
    
     带着预付款报到咨询业
    
     1998年底,陈学南再度选择辞职。此举被很多人认为很疯狂。但他的目标很明确:出国留学。
    
     在新东方苦读一年英语后,陈学南于2000年签证到美国,就读林肯大学。“因为我本来就是金子,留学不过镀铜而已。”留学期间,他兼职做了个咨询公司,发现这行业能让自己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便打定了主意。
    
     2002年5月,毕业典礼后的第二天,陈学南便整理行装回国。
    
     回国后,很多公司根本没有招聘计划,他就直接找到上海一家知名咨询公司面见老总。正好该公司有个棘手的客户是家农药企业,企业老板要求找个“农药咨询专家”,连续6家咨询公司都未谈下这单业务。老总派还未办妥入职手续的陈学南去试试看。
    
     面对挑剔的老板,陈学南发飙了,“你问任何一个问题,把我难倒了,我立马走人!”老板不信,但陈学南回答每个问题都不打梗。这一逼,老板的心态原形毕露:求稳、害怕太激烈的变革,导致将才流失。这才是他拒绝多个咨询公司的真正原因。陈学南提出一个打稳桩的变革方案,得到老板首肯。结果,他还在回公司的路上,对方的12万元预付款就已到账。
    
     “关键是要洞察到对方未说出来的问题。”从前管理咨询公司取得业务,需“面谈-项目建议书-对方拍板”三个阶段,而陈学南却经常是谈一次搞定,绝不反复。而结果常常是,老板亲自开车将他送到机场。
    
     咨询公司很讲究用文案“打”客户,认为漂亮的文案才是成果,结果大量文字让企业犯迷糊。而陈学南很反叛,注重执行,不想搞花架子。一次,一单20万元的业务,原定22个文案被他自作主张砍到了4个。结果,老板大骂他“太实在”后炒掉了他,而客户却聘他为长期顾问。
    
     大棒震慑瓦解“心理协议”
    
     陈学南认为,“太实在”这个缺点恰是自己做管理咨询最大的优势。他接触到的一份2003年美国管理咨询报告表明,40%的咨询需求将从战略过渡到项目实施。在所有的咨询公司都强调向客户兜售科学管理“模板”时,2005年4月,陈学南成立上海求势咨询管理公司,主攻管理执行。
    
     他认为,好的管理方案之所以难以到位,关键在于员工固有的“心理协议”难以粉碎。比如改制国企,职工问题依然存在,就在于他和企业间旧的心理协议没有改变,认为只要对企业忠诚,企业就要管我到底,巨大心理阻力造成管理改革举步维艰。
    
     电影《七宗罪》有句著名台词:改变一个人,不是拍拍肩膀就能解决,必须让他震撼。陈学南由此演变出瓦解心理协议三部曲:震撼,沟通,改变。
    
     2005年,陈学南为上海一个汽车底漆厂做营销管理咨询。将原有的分片销售,改成分段营销,即在业务不同阶段派能力不同的营销人员接手业务,以防公司客户资源被少数几个人掌控。分段营销最忌勾心斗角,强调团队精神,公司确定6月是团队精神月,违者重罚。
    
     此时,公司发现一个股东喜欢背后搞鬼,便让他离职。结果此人在交接班时留了一手,财务手续不清。“震撼”的机会来了。在陈学南的授意下,公司召开紧急会议,对此人进行审问,并作出决定,他的当月工资奖金全额扣除。会议只开了五分钟,却在员工中引发震慑,企业气氛马上改变,原来作风涣散的员工,马上精神抖擞。第二个月,该企业产品供不应求。
    
     陈学南坚定地认为,管理根本不是科学,而是一种艺术。当管理方案遇到执行阻力时,他便亲自深入企业,亲自参与管理操作。他一年只做几个客户,但它们都是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。他的自负再次显现,当前的营利模式也许是最傻的,但伴随客户的成熟,数年后,他的求势咨询将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管理咨询顾问。
    
     近几天来,陈学南回汉从事学术交流。他说,武汉交通非常方便,沿海制造业正向内地转移,这里将出现众多10亿元级民营企业,而武汉的生活成本相当低。“我希望我在武汉的客户多起来,这样我就能回来开公司了。”
    
    



管理心理学 - 成功创业网

成功创业网·管理心理学 © 2006 - 2011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