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成功创业网 - 投资学 - 北京大款收藏86部老爷车

北京大款收藏86部老爷车


     在怀柔区开放环岛附近有一个40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,厂房里珍藏着59辆珍贵老爷车———10多款“老红旗”轿车,上世纪60年代末生产的防弹奔驰车,第一代的“老上海”轿车,30年代末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在兰田机场的坐骑———“斯蒂培克”轿车,参加过“二战”的部分军用吉普车……59部老爷车整齐地排列在里边,俨然已经是一个“老爷车”博物馆。在主人的精心“呵护”下,这里三分之二的车加上油就能跑。这些车的主人是今年50岁的雒(luò)文友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 雒文友出身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,父亲是一个采购员,母亲没有工作。上世纪80年代初,做长途运输的雒文友开始收藏老爷车。23年的时间,他用自己所有的收入共收藏了86部老爷车。他非常喜欢国产老爷车,特别是“红旗”,用他的话说,“骨子里有很深的红旗情结”。在他收藏的各个时代的10多辆红旗老爷车里,长度达10.08米的加长红旗车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款。
    
     老雒全部的86部车中,厂房里有59部,附近的修理厂有6部,剩下的在老家承德。在带领记者参观的过程中,每走到一部车前老雒就如数家珍一般,讲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。
    
     最喜欢的车———10.08米“红旗”轿车
    
     “要说最喜欢的,当然是这辆‘加长红旗’。即使现在,这辆加长‘红旗’时速跑到七八十也没有任何问题。前些日子还有人想花340万买这辆车,被我回绝了。”老雒说起自己这辆“加长红旗”,一下就来了精神。
    
     记者看到,这辆“加长红旗”被老雒摆在仓库里最显眼的位置,10.08米长的车身可以用“壮观”来形容———轴距8米,v8发动机,220马力。进到车厢里面,记者看到司机与后面座位之间有可调节的隔音玻璃,14平方米左右的空间足可以举办小型会议。最后一排真皮沙发还有电动按钮,一按按钮沙发就被调整成一张标准双人床,两个扶手变成了枕头。虽然是1976年生产的国产车,但车内冰箱、电视、空调一应俱全,小茶几上还放着一步老式手摇电话机。车内的驾驶台、方向盘全都是檀香木制成。驾驶室更是被老雒擦得一尘不染。
    
     至于这辆车怎么到老雒的手里,他说2001年10月长春汽车展上,一个吉林收藏者给他看了一张照片,照片上是一辆亮丽如新的“加长红旗”。“我早就听圈内人说起过这辆颇具传奇色彩的轿车,传说是毛泽东主席当年亲自指示研制,一直未能面世和投入使用的海内‘孤本’。”这辆车的车主是吉林某公司的老总黎先生。
    
     半年里,他两次到吉林与黎先生商谈转让事宜。他告诉记者,他还记得第一次亲眼看到加长红旗车时的震撼———气派大方、工艺精湛,堪称我国汽车工业的杰出代表。他为“长春一汽”工人的精雕细琢所感动,更坚定了拥有这辆车的决心。
    
     2002年3月,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,他终于以20多万的价格使黎先生将红旗车出让给了他。
    
     最“值钱”的车———“上海”牌三轮摩托车
    
     问到老雒在这86部车中,他认为最值钱的是哪一部,老雒先让记者猜。
    
     “加长红旗?防弹奔驰?斯蒂培克?”在得到一连串的否定答案后,他竟然指向“车丛”里一部破旧的“上海”牌货运三轮车。“我认为最值钱的是这辆,没想到吧?这辆车是当时的上海修造厂1958年生产的,型号为‘58i’,是我2000年时用一辆第一代的‘老上海’轿车加10万元现金,从北京昌平的一家单位换来的。之所以说它值钱,是因为它是我国1949年后自主生产的第一批机动车。当时其实产量挺大的,可慢慢地就都消失了,现在我还不知道哪里还有第二辆。”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 最费心买到的车———“东方红”轿车
    
     据老雒介绍,2000年他在北京朝阳区某单位见到那辆“东方红”轿车后,自己就特别喜欢。当时和拥有这辆车的单位领导协商过很多次,那家单位不同意将车转让给他。他每次到北京后,都会抽时间去看看那辆车。越看越喜欢,有时候看一天不过瘾,晚上就不走了,在单位对面的马路上“对付”一宿,第二天人家单位上了班他就接着进去看。
    
     先后去了该单位10多次,睡了三晚上的马路后,单位领导也被他的诚心所感动,最后同意把这辆“东方红”以10多万的价格转让给了老雒。拿到车的当天,老雒就和车睡了一晚上。
    
     带“户口”的车———彭真的坐驾“嘎斯69”
    
     一辆挂有“历史革命珍品”铜牌的原苏联生产的“嘎斯69”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。“这可是当年彭真市长的‘坐骑’。”老雒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份印有“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”字样的纸写的证明。
    
     据老雒介绍,此车是2004年初他从河北任丘市梁召镇大江村村支书齐拴成手中得到的,当时随车带的证明信早已泛黄,雒文友将证明信复印后又将原稿塑封。
    
     赚钱经过
    
     不到20年他赚了上千万
    
     老雒告诉记者,他从小就特别喜欢汽车,1975年他19岁的时候,为了“摸”车,就到承德县公安局的汽车班上班。为了让师傅教他开车,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,用3个小时把师傅的吉普车擦得一尘不染———不光擦车的里外和发动机舱,连车轱辘和脚踏板都擦得干干净净。就这样坚持了一年,师傅也没让他开一下,最后他毅然离开了单位。
    
     听说附近矿山有一部车,1976年雒文友又通过父亲千方百计地到矿山上班。经过一年的努力,他终于学会了开车。“这一辈子挣的钱几乎全都来自汽车,然后又全都花在了汽车上。”老雒笑着对记者说。
    
     1979年他每月挣六千元
    
     从1979年开始,老雒包了一辆大货车做长途运输,在当时的承德,他是第一个承包集体汽车搞长途货运的人。由于当时长途运输车很少,车全都是集体的,但集体的车又不会加班加点,所以客户经常都要排好几天的队才能排上自己,市场很大。老雒承包汽车后每天起早贪黑地连轴转,收益颇丰,一个月就可以挣近6000元。一个月后,他就花了5000元在北京一家单位,买了一辆“老上海”轿车。老雒有了自己的私家车。
    
     1983年一年挣了30万
    
     等到大家都看到货运挣钱转行做货运后,1983年,老雒又转行做了出租车司机。那时出租车凤毛麟角,老雒开一年出租车就挣了近30万。
    
     有了初期的资金积累,雒文友又开一家汽车修理厂和一个卡丁车车场。不到20年的时间,他依靠汽车赚了上千万元,之后又将这些钱全花在老爷车上。
    
     家人态度
    
     女儿非常支持我
    
     从1979年每月6000元的收入,到1983年的年收入近30万元,老雒可以算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。可现在,他每月只有七八百元的生活费,自行车和公交车成为其主要的交通工具。为了收藏这些老爷车,老雒花掉了他所有的积蓄。
    
     问到家里人对他收藏车的态度,老雒说:“我女儿还是很支持我的。父母当然是很心疼了———花近千万买这些‘破铜烂铁’在这儿,他们虽然嘴上没说啥,但看得出来他们还是很心疼的。我爱人也是没办法,只好由着我的性子来。”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 不过令老雒欣慰的是,今年26岁的女儿非常支持他。“记得她上初中的时候,同院的女孩儿穿新衣服,她没有,我就跟她说周末带她去买。女儿张嘴就说,‘留着钱好好修理你那些宝贝车吧’。”说到这里老雒笑了出来。
    
     老雒表示,因为自己的爱好,降低了家里人的生活质量,自己对此也感到很内疚。
    
     组织活动
    
     自费170万组织老爷车友活动
    
     收藏了这么多老爷车,老雒还嫌不过瘾。1999年,他在承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老爷车协会———承德老爷车协会。2001年开始,他先后给全国的老爷车爱好者组织了六次活动。活动经费全部由他个人承担,所有老爷车车主的开销也全部由他负责。“这些活动差不多一共花了一百六七十万吧。”老雒告诉记者。
    
     收藏老爷车出于一种责任
    
     从骑着自行车和记者见面,到渴了对着水龙头喝两口自来水,一般人都不会把雒文友和86辆老爷车车主联系到一起。
    
     “如果我不收藏老爷车,今天肯定不是骑着自行车跟你见面,就算不开奔驰,至少也要开一辆凯迪拉克吧。”老雒笑着说,“我这么做不光你不理解,很多人都不理解,其实我说一句话,你就理解了。我的收藏对于我,完完全全是出于一种责任。”
    
     “红旗”亮相
    
     观众报以热烈掌声
    
     老雒告诉记者,1998年他开一辆“老红旗”参加了“路易威登大连到北京国际老爷车拉力赛”。从大连出发的时候,观众争相观看其他国家的老爷车。等到他的“老红旗”出场的时候,全场数千人报以热烈的掌声,长达一分钟。而后到沿途的城市,他的“红旗”都能得到非常的待遇。最后到达终点北京时,在长安街上,他的车所到之处,其他车辆全都鸣笛示意。整个比赛过程让他的“老爷车情结”得到了升华。
    
     比赛后的第二年,他就在承德注册了老爷车协会。全国各地的老爷车主纷纷打电话要求加入。老爷车主们给他打来电话的第一句话经常是:“我终于找到组织了。”这句话让老雒感到了自己肩膀上的责任,同时坚定了收藏老爷车的信心。
    
     最大愿望
    
     是建立老爷车博物馆
    
     说到今后最大的愿望,老雒告诉记者,他现在正和怀柔县政府商谈建老爷车博物馆的事情。北京市文物局已经批准了他的建馆申请,目前此事已经进入了选址阶段。
    
     但老雒也向记者透露,现在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。老雒说,他希望在建馆方面政府能够给他一些优惠的政策,或者有商家能给他一些赞助,帮助他把馆建起来。
    
     来源:竞报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


投资学 - 成功创业网

成功创业网·投资学 © 2006 - 2011 版权所有